189-3799-4188 一切讓成績說話,質量才是硬道理

            東方大才國學教育教材簡介之一《弟子規(guī)》

            來源: 東外信息中心          閱讀: 2193         日期: 2013/2/27

            東方大才國學教育教材簡介之一

            ——《弟子規(guī)》

             

            一、《弟子規(guī)》簡介:

            《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的文義,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guī)范。

            《弟子規(guī)》共有360句、1080個字,三字一句,兩句或四句連意,和仄押韻,朗朗上口;全篇先為“總敘”,然后分為“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七個部分。

             

            《弟子規(guī)》根據(jù)《論語》等經(jīng)典編寫而成,它集孔孟、老子等圣賢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傳統(tǒng)道德教育著作之綱領,是接受倫理道德教育、養(yǎng)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讀物。

             “弟子”的意思比較多:在家指孩子;在學校指學生;在公司指員工;在社會大眾中指公民?!耙?guī)”就是規(guī)范。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jīng)書不可不讀。廢經(jīng)廢倫,治安敗壞根由;貪瞋癡慢,人心墮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須從根本著手;圖挽犯罪狂瀾,唯有明倫教孝。誤根本為枝末,認枝末為根本。為求解決問題,反倒制造問題。君子唯有務本,本務邦國自寧。

            近年來,很多地方提出了“學習《弟子規(guī)》,做好中國人”的口號,很多政府機關、公司企業(yè)、學校團體都加入了學習推動落實《弟子規(guī)》的行動中來?!兜茏右?guī)》正在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她應有的貢獻。 

            我們也看到很多家長他們憂心忡忡,覺得自己的子女很難教,不曉得如何教起;也很擔心社會里頭有那么多的誘惑,即使在家里好好教,都恐怕抵擋不住外頭的誘惑。所以在這種情形之下,如果每一個做家長的,他都有省悟之心。什么省悟之心?有那種憂患意識,如何把自己的子女從家里、從根本做起。每一個做家長的,他們能如此做,更進一步,做家長的也學習《弟子規(guī)》,你就可以以身作則做很好的表范,讓子女來效法,這樣可以說是相得益彰。

            所以,人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不會做人,這一生也休想有很好的成就。做人最主要的根本,從孝悌來入門,今天就開始為大家講解《弟子規(guī)》。請看課本:

            【弟子規(guī)】

            這三個字,我們可以很清楚的明了,‘弟子’所指的就是學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廣泛來講,弟子可以說是每一個人。為什么?我們說“活到老,學到老”,人,可以說一輩子都在學習;既然都在學習,理所當然就是學生。無論老少,大家都應該來學學看什么叫《弟子規(guī)》?“規(guī)”是什么意思?就是規(guī)范、道理,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guī)范。我們從這三個字,就可以了解這一本書的用意在哪里?就是教我們如何做好一個善良的人,做好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好一個有禮貌的人。請看課文:

            【總敘】

            一本書,它的開頭總是會有提要,提要就是總綱領??吹娇偩V領,我們就能清楚的知道,它的內容所講解的是什么。所以,“總敘”就是勾勒出《弟子規(guī)》這一本書,最主要的綱領有哪幾項。

            《弟子規(guī)》這一本書,可以說完全融入儒家經(jīng)典的精華。從“學而篇”里頭所摘錄的一章叫“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從這一章所摘錄出來,也就是儒家教導所有學生、弟子,應該要如何盡到一個人的本分。后頭展開來看,完完全全都是教我們如何落實。我們明白《弟子規(guī)》的綱領之后,我們也要深入它的義理所在,能完全明了它的內容義理所在,我們才有辦法去落實。請看第一條:

            【弟子規(guī)。圣人訓?!?/span>

            我們剛剛有提到《弟子規(guī)》就是從《論語?學而篇》所摘錄出來的,完完全全都是儒家它的經(jīng)典重要所在。此地講的‘圣人訓’,我們狹義的來講,可以說就是孔老夫子;廣義來講,我們都曉得凡是古圣先賢、列祖列宗,只要他們有好的典范,他們有立教于后世的,值得我們后人學習的,我們都可以稱為訓誨、訓勉。所以我們此地所講的,它是有范圍的,所指的圣人是指的至圣先師孔老夫子,孔夫子他教我們應該如何從家庭、從自身做起。他就說到:

            【首孝弟。次謹信?!?/span>

            首先,最重要的我們要明了要從‘孝弟’著手。我們都曉得,我們的身體是來自父母,所謂“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們既然已經(jīng)深深的明白,我們是從父母那里所來,我們就應該要知恩感恩。能知恩感恩,這個孝心才會生得起來。

            我們看看這個“孝”字。孝,從它的造字由來,是一個“老”字,再一個兒子的“子”,也就是指兒子背負父母,背負年紀大的父母。它告訴我們一個意義,就是代代相傳。我們要代代相傳,我們就要效法父母,我們就要照顧父母,我們就要孝順父母。能孝順父母,我們才能稟承父母的志節(jié)、父母的志向。父母對我們的期望,我們也應該好好去落實,這樣才能代代相傳。而不是我們現(xiàn)在當今人所感慨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如果一代不如一代就不叫代代相傳,就一代比一代差了。我們能代代相傳,是表示我們能接受父母的教誨,我們能承傳父母所留給我們的一些德教,我們再傳下去。

            “弟”,弟的意思,此地的“弟”應該讀成“悌”,在古字它是相通的,通我們現(xiàn)在豎心旁的“悌”。我們看一個“心”,再一個弟弟的“弟”,我們就曉得,做哥哥的他心里有弟弟的存在。什么意思?就是做哥哥的他知道懂得來照顧他的弟弟,做弟弟的也要友愛他的哥哥,也要尊敬他的哥哥。所以悌的意思就是友愛。

            “友”,古人的造字就是兩只手疊在一起。我們都曉得,兄弟姊妹都是從父母而出。在父母,視所有的兄弟姊妹,他的這個子女完全都是一樣的,都是同氣所生,就好像一棵樹木一樣,同氣連枝。子女就像枝干一樣,父母就像樹,樹本身的樹干一樣。所以為人子女的,不但要孝順自己的父母長輩,而且在兄弟姊妹當中,還要彼此友愛,相互的照顧。我們想一想誰跟我們最親?在家庭里頭,父母之外,就是兄弟姊妹。兄弟姊妹不親,又親誰?

            你的修身做好了之后,我們接著還要下一步,還要再下一步,更提升人生的境界。這個時候我們要培養(yǎng)愛心,培養(yǎng)自己的慈悲心。

            【泛愛眾?!?/span>

            孟子說到人皆有惻隱之心?!度纸?jīng)》一開端就講“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說,人,他完完全全都有善良的本性。為什么會有不善之人?原來都是因為后天環(huán)境的習染才造成的。所以當我們懂得克制自己的言行舉止之后,我們還要更進一步去幫助、去愛一切大眾。有道是“施比受更有?!?。當我們有能力的時候,不要吝嗇自己的才華,也不要吝嗇自己的財物。如果有多余的,我們應該要及時行善,能行善的人是最有福的人。為什么?不但你自己得到快樂,同時也幫助更多人,可以得到你這個歡樂的分享。為什么?能解救別人、幫助別人,這是人生最大的一件樂事。所以,自古以來有說“行善最樂”;也告訴我們要有那一種愛心,沒有愛心肯定沒有辦法行善事的。

            【而親仁?!?/span>

            善知識我們只要能遇到,我們應該不要放棄,好好的跟他學習。我們都知道,有德有修之人,他的一切造作、他的言語、他的行為都足以為后人典范。所以當我們有碰到良師益友,也千萬不要失去,一定要好好的珍惜、學習。在當今,我們如果找不到良師益友,圣賢的典籍可以說是陪伴我們一生最好的良師了!除此之外:

            【行有余力。則以學文?!?/span>

            我們所應該做的,所應該了解的,你都可以做到。你平常這些前面所提到的,你都能注意到,你都能做到,還有多余的時間,我們也不要讓時間空過,我們更應該珍惜這個時間,好好的來充實自己。

            “學文”,它有多種含義,學藝文也是學文的一種。如果你在社會上工作是很專業(yè)的,你還更要再進一步的提升,就要鉆研你這個范圍的領域上,要在你的這個職業(yè),或者說你學術范圍里頭,還要更進一步去加強、去深入。如果你是個退休之人,我們也可以展開古籍,圣賢的典籍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就仿佛是老師一樣,它教誨我們如何向圣人學習。如果是家庭主婦,把家里的事情完完全全做好之后,我們也可以翻閱古人的書籍,或者良好的典籍,都可以幫助我們提升。

            所以,我們知道圣賢他如此的教導我們,我們也應當要深思一下,我們是不是每天都在空過時間?從《弟子規(guī)》里頭,我們了解,總綱領所教導我們的五項要領,都是很值得我們重新來省思。過去我們沒有讀到《弟子規(guī)》,我們不明白;現(xiàn)在我們有機會讀到,我們應該重新改造自己,命運也會因此而重新過得非常得有意義。接下來我們看:

            【入則孝】

            第二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span>

            從第二條開始,所指的是從小我們在家里,應當如何扮演好一個好的子女。從哪里開始?就從父母跟子女的應對開始?!改负簟?,“呼”就是叫喚的意思?!畱鹁彙?,“應”就是回答,“勿”就是不可以,“緩”就是遲緩。也就是聽到父母他在呼喚、叫喚我們的時候,應該要立即的回答。

            末學也曾經(jīng)指導兒童讀經(jīng),講到《弟子規(guī)》中,“父母呼,應勿緩”的時候,也會問他們:當父母叫你的時候,你都怎么回答?答案就有三個:我在、我在這里、干嘛。以回答父母叫他,回答“干嘛”的最多,幾乎占了三分之二。我再問他們:如果在學校老師問你、叫你,有沒有人敢回答“干嘛”的?沒有一個小孩子舉手。他們紛紛的說道:我們才不敢,老師!他不是媽媽,也不是爸爸??梢姀男?,小朋友在家里,做父母的的確也不注意,他們的回答是不是有禮貌。我們曉得,在家里不懂得禮節(jié),不懂得禮貌,出外怎么會有禮節(jié)?怎么懂得要尊敬別人?所以,在第一句“父母呼,應勿緩”,做父母的也往往忽略掉,他跟子女的應對當中是怎樣的情形。

            ‘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在教我們的時候,父母教我們做任何事情,“行勿懶”就是要馬上動作,不可以拖拖拉拉的。我們也曉得,現(xiàn)在的子女功課很多,父母往往舍不得他做事,即使是家事,也都是由父母代勞。像在冬天,也曾經(jīng)問過小朋友:會自己疊棉被的,請舉手?幾乎非常少,微乎其微。為什么?因為從小就是父母幫他疊被子。由此可知,小朋友這么小,幾乎一生出來他就在享受,父母從來沒有給他機會學習。所以等到父母要叫他做事,他難免就沒有辦法服從。怎么以前爸爸媽媽沒有叫我做,現(xiàn)在才叫我做?所以他難免就會反抗。也有很多家長都紛紛感慨說,孩子真的是叫不動,叫他寫功課不寫,叫他洗澡也不洗;可是不用叫的,看電視、打電動樣樣都行。

            我們也曉得,由這一點來看,我們知道從小有很多家長,他就不明白應該如何來教育自己的子弟。也有很多人,他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小孩子很小,他不懂;小孩子很可愛,就讓他玩;他很天真,他很漂亮,他很可愛。什么都舍不得,這個不是在幫他,而是在害他。過去的人,從兩、三歲會自己吃飯,會走路,就開始教育他。從父母呼喚他,就教他學習要趕快回應;從父母叫他做事,他就要及時的趕快去做。從小就要訓練,你沒有訓練,到大了他不但不會料理自己,而且精神也可以說非常的散漫。我們從很多學生的習慣,他們的習氣毛病,也可以略知一二。我們再往下看: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span>

            這個意思就是父母要知道,從小就要教育自己的小孩。教育他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到,孩子有沒有專心的聽你講。我們看現(xiàn)代的情形,幾乎是父母跟孩子的對應,父母講一句,孩子可能頂了三、五句。父母不說還好,一說孩子又喋喋不休,所以完完全全時代都變了。為什么?因為從小父母在教自己的子女的時候,他沒有特別注意到他們的禮貌。一個人在家里不聽從父母的話,將來在社會上與人接觸、與人相處,也可以說很難用虔敬之心去服從別人、去聽從,或者長輩的話、長官所命令的話,可以說很難有那種誠敬之心。

            所以,‘父母教,須敬聽’。從小我們就要教導自己的子弟,要有這樣的態(tài)度,恭敬之心來聆聽父母所教育他的。父母從小應該要怎么教他?如果我們要培養(yǎng)他的德育思想,培養(yǎng)他的善心、慈悲之心,我們可以講歷史上孝悌的故事,忠孝的故事,禮義的故事,廉恥的故事。每天你能講一則故事給他聽,他從聽故事當中,他可以明白什么叫孝,他可以明白古圣先賢所有教化后人的這些典范。用故事來詮釋給他聽,他不但愛聽,從小他就建立了這些德育的觀念。

            ‘父母責,須順承’。如果孩子他有做錯事情,做父母的千萬不可以含糊過去。尤其第一次犯錯,就要及時的糾正,所謂“慎于始”,一切都要謹慎于開始。等他事情一錯再錯,我們再來糾正他,已經(jīng)太慢了。所以當父母管教自己子女的時候,也要特別注意到你的子女,他是不是愿意服從你的教誨。如果他有反抗的現(xiàn)象,你是不是會再加以說明?尤其現(xiàn)在講親子要溝通,不可以用專制的態(tài)度,在愛的教育施行下,父母有很多的權力,教導自己孩子的權力,很多都受到了限制。

            所以,我們再看小孩,如果有犯錯的時候,一定要好好的教育他,讓他改過向善。也要觀察小孩子,他在犯錯之后,他會不會再犯;如果他再犯,表示他沒有順從。所以從小我們對自己的子女,對家庭的每一個子弟,做父母的要特別謹慎、特別小心來教育他們。如果這一條最基本的,我們沒有辦法把他教育好,往后他就很難,將來就很難培養(yǎng)出良好的這種人格。為什么?犯錯不能接受教誨,犯錯不能改進,這個孩子怎么教導?所以我們做父母的,對于子女的管教,應該要特別的注意。

            所以,我們在教育子弟也要特別的謹慎,從自身做起,才能真正讓子女效法。家里如果還有長輩在,做父母的一定也要做到“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你的子女看到,你同時也能接受爺爺奶奶的教誨,他們哪有不向你學習的?我們看完第二條之后,接下來我們看第三條: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鑴t定?!?/span>

            ‘冬則溫’,什么意思?“溫”就是溫暖的意思?!膭t凊’,凊就是涼爽的意思。此地就是指子女漸漸稍微長大的時候,對父母應該盡的這種孝心,到底應該從哪里開始做?就是從關懷父母的起居開始。此地只有講冬還有夏,春、秋也一樣。因為冬天比較寒冷,夏天比較炎熱,父母在照顧方面會比較費心。所以此地所指的冬跟夏,并不是春、秋都不管。我們曉得年紀大的人他很怕寒冷,所以冬天在家里,對父母就要特別的照顧他,不要讓他晚上睡不好,要暖和,讓他睡得安穩(wěn)?,F(xiàn)在藉著高科技的產品,我們有暖爐,所以父母在起居方面就方便多了。夏天讓父母睡得很舒爽,很涼爽,我們也可以借重冷氣機、電風扇,可以讓父母睡得也是很安適。

            ‘晨則省,昏則定’。就是每天早上要記得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向父母問候,問早安。同時問完早安之后,還要關心一下,昨天睡得好不好?是不是安穩(wěn)?一切是不是睡得很舒服?這些都是為人子弟在家里對父母應該有的態(tài)度,還有孝敬的這一份心?!盎鑴t定”;省,“晨則省”,“省”的意思就是安慰問候的意思。“定”也是如此,也是安慰,讓他的心情覺得很好。為什么?能看到子女每天來問安,做父母的哪有不高興的!

            做父母的,你能帶領自己的子女來向長輩問候,爺爺奶奶看到孫子也過來,他當然會更為開心。我們知道老人家他年紀大了,往往比較孤寂,比較寂寞,每天你能用笑臉來面對長輩,面對父母,父母一定也會很高興。但是我們再看看當今的環(huán)境,幾乎老人很少跟子女在一起,老人有很多都被送到老人院。他們的生活不像古代,古時候有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在歷史上陳昉這一家,他們有十幾代統(tǒng)統(tǒng)居住在一起,完全沒有分家,有七、八百口在一起吃飯,我們可以感受到那種溫馨的場面。

            但是社會的變遷,在現(xiàn)在父母他往往沒有像以前那么幸福。所以為人子女者,我們沒有辦法跟父母居住在一起,也要時時刻刻惦記著父母他的生活情形,有空應該撥個電話問候父母。假日也應該攜帶自己的子女回去探望,讓父母得到高興?;氐郊依铮転楦改赶聫N做幾道可口的小菜,相信父母會吃得很高興。即使他沒有辦法跟子女生活在一起,也會覺得生活相當?shù)男腋!?/span>

            所以當我們看到古人的孝心,古人的孝行,我們今人看了,雖然我們也深覺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的確與古人不同,但是我們可以效法他們的精神。什么樣的精神?關懷父母的精神不變,體貼父母的精神也不變。如果我們朝這個方向去做,也可以算是孝順了。我們再看: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yè)無變?!?/span>

            這里也講到出門一定要跟雙親稟告??桌戏蜃铀v“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什么意思?當父母都在家里的時候,如果你有事情要出去,一定要向父母稟告,不管你去得遠或者近,也一定要講明我到哪一個地方,好讓父母找你方便。尤其現(xiàn)在的社會環(huán)境很復雜,治安也沒有以前的好,所以為人子女一出門就一定要向父母稟明到哪里,或者說到同學家,到哪一個地方,什么時候回來,都一定要向父母稟告。為什么?絕對不能讓父母為我們的行蹤擔心。

            ‘反必面’,回來的時候,也要跟父母報告講明?!懊妗本褪且嬉姼改?,讓父母看到你安全的回來,讓父母得到寬心。

            ‘居有常,業(yè)無變’。這個“居”就是居住,居住的地方,“?!本褪且潭āN覀兌紩缘?,子女長大以后都會到外面工作或者求學,一旦我們如果在外面已經(jīng)立業(yè)或者成家,我們也要讓父母寬心。我們所居住的地方要讓父母曉得,不要經(jīng)常變換,讓父母擔心兒女在外頭居無定所,好像到處漂泊流浪一樣。所以為人子女,如果在外面讀書求學,或者經(jīng)商做事,我們也要讓父母知曉我們居住的地方。

            除此之外,“居”就是我們生活起居,除了要居有常之外,居住有一個固定的場所之外,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也要有規(guī)律。有規(guī)律的生活,才有健康的身體。如果你不懂得節(jié)制,不曉得如何保養(yǎng)自己的身體,生活不正常,也會讓父母為我們擔心。這個也是為人子女所應該特別注意的。尤其在現(xiàn)在的社會里頭,幾乎子女長大之后,都是自己在外居住。在外居住不會照顧自己,那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為什么?人要懂得會照顧自己,你才有健康的身體、才有良好的精神,你要創(chuàng)業(yè),你要做任何事情,你才有那種體力跟精神。

            ‘業(yè)無變’,這個“業(yè)”,我們可以說事業(yè)、學業(yè),或者說你的工作。我們曉得有很多人心如果不定,工作三、兩個月,他就很想再換一個工作,這個都是不對的。學習任何的才藝,或者我們求學的過程,我們也要專注,一門深入。一門深入,我們這一生才有成就。如果沒有定心,不能一門深入,可以說將來一事無成。所以古人告訴我們“一切法得成于忍”,這個“法”的意思,就是一切任何事情的成就,都是你要能忍耐下來;你沒有這個忍的功夫,你就會經(jīng)常變換。人無定,事業(yè)經(jīng)常更換,父母當然也會為你操心,這個都是為人子女應該要避免的。

            我們看到“冬則溫,夏則凊”,一直到“居有常,業(yè)無變”,也告訴我們長大之后,我們應該要如何來孝養(yǎng)父母。從冬溫夏凊、晨昏定省,它已經(jīng)逐漸告訴我們,長大之后,你的方向應該要如何的孝敬父母。在我們日常生活起居,也應該要懂得如何來照顧自己,生活方面事業(yè)方面都應該懂得自己如何來安排規(guī)劃,以免讓父母操心。能做到這樣,才算是真正的一位孝子。

            今天時間已到,我們就講到第三條,下一堂我們從第四條開始為大家講解。謝謝!

            【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

            從字面上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事雖小’,就是泛指一切事情無論大小,即使很小很小的一件事情,‘勿擅為’,這個“擅”就是隨自己的意思,擅自的意思。也就是說事情即使是非常小,也不可以不經(jīng)過同意就擅自去做它。譬如說有很多小朋友,他在家里,爸爸媽媽不在的時候,他就好像造反一樣,什么事情都碰,父母的房間、抽屜翻箱倒柜,很好奇的都去翻閱它,這些都是不對的。

            《中庸》里頭告訴我們,人要懂得慎獨。什么叫慎獨?也就是說在沒有人看到的時候,我們內心也要很恭敬,絕對不可以隨心所欲,自己想要怎么做就擅自去做。曾子說“十目所視,十手所指”,這個意思也是告訴我們,人要經(jīng)常懷有這種警戒之心,即使沒有人看到,或者在沒有人的地方,這種獨處的時候也要很謹慎。

            孔子也說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也再再告訴我們,一個人對自己要能有所節(jié)制,同時也要懂得尊敬別人;你能尊敬別人,別人才有可能尊敬你。我們可以在公共場所,或者在一些很多人聚集的地方,我們也看到一些小朋友或者一些大人,沒有經(jīng)過同意,因為好奇心的驅使,往往會不自禁的東摸西摸,這些都是犯了事雖小他擅為的情形。

            所以這里告訴我們,凡是沒有經(jīng)過同意的一些事情,我們都不可以擅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為什么?你去做了以后,有可能你闖了大禍。有一些人他非常的好奇,看到電鈴,看到這個按鈴,或者有按鈕,他隨便一按,結果就闖出了大禍,這都有可能?;蛘咝∨笥巡粫缘茫诩依镫S便亂開瓦斯,或者電器的開關,這些也都非常的危險。所以從小在家里,為人父母的就要告誡小孩,凡是不能做的、沒有經(jīng)過同意的,都不可以隨便好奇,然后就去做它、去摸它、去碰它,這些不但很危險,同時也是不禮貌的。

            我們再看下一句,‘茍擅為,子道虧’。事情盡管是這么小,不能做。萬一你去做,這個“茍”就是假使,假使你去做它?!白拥捞潯?,就有損為人子女的品德?!疤潯?,就是指缺陷、不完美。我們的人品,每一個人都希望他的道德非常的高尚。為人父母的更期望他的子女都是很優(yōu)秀的,不但品學都要兼優(yōu),課業(yè)要好,在他的品德方面,也是要非常優(yōu)秀的。所以做任何事情,我們無論大小,凡是沒有經(jīng)過同意,都不可以擅自去做它;去做了它,就會讓父母感到難過,也有損我們?yōu)槿俗优钠返?。我們再看底下?/span>

            【物雖小。勿私藏?!?/span>

            這里也講到凡是所有的物品,雖然很小,可能一顆糖果,但是不該你吃、不該你用的,你統(tǒng)統(tǒng)不可以私自把它藏匿,變成己有。這里也特別告訴我們,凡是不應該拿的,不是屬于你自己的,應該都要征求別人的同意;經(jīng)過同意之后,你才可以拿。如果沒有經(jīng)過同意,你就私自把它隱藏起來,那就等于是小偷一樣,這些也是有損我們品德的。所以:

            【茍私藏。親心傷?!?/span>

            如果你擅自把它藏匿起來,就是你擅自把它偷偷的占為己有,都是品德上很重大的瑕疵。所以會讓父母親感到傷心難過,他會難過你為什么要犯這樣的過失。因為小偷這種這個名,實在是很難聽,犯這樣的行為會讓父母蒙羞,感到是一種羞恥。所以為人子女的,從小我們在家里,凡事應該請示媽媽,哪些可以用,才可以動手去用;哪些不能用,就不應該去碰它。哪些可以拿來自己用,自己使用都要經(jīng)過同意,如果沒有經(jīng)過同意,就等于是小偷一樣,這樣做對品德就有很大的傷害。

            尤其在學?;蛘邲]有人見到的地方,有東西很多,你很想要,你私自把它占為己有,這樣也是不對的,這樣還是犯了這種偷盜的行為。所以為人父母的,從小我們就應該注意自己的子弟,經(jīng)常要查看他們的書包,是不是有多出一些文具,或者多出一些用品。如果有發(fā)覺子弟他的書包里頭,或者口袋當中,有不明來路的東西,為人父母的一定要特別的注意,說不定小孩的手已經(jīng)犯了不干凈的行為。所以,從小我們在這些方面要特別的謹慎注意。請看第五條: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span>

            這一條也告訴我們,為人子女應該如何關心體貼父母。我們都曉得有時候父母年紀大了,他所需求的,他不方便自己出去買,或者他不好意思開口,為人子女的這個時候應該要善察親意。譬如說看到母親什么東西比較缺乏,我們應該要主動的為她補充。母親喜歡吃好吃的,喜歡吃她經(jīng)常喜歡吃的食物,我們也應該要盡到孝心,經(jīng)常滿她的愿望,希望她能吃到她想要吃的。尤其是年紀大的人,可能胃口差一點,如果我們可以經(jīng)常關心體貼他,雙親也一定會非常的高興。如果我們能用這樣的方式也來告訴自己的子女,將來他們長大,我們年紀大的時候,這些小孩他也會記住當時母親(父母)是怎樣來孝敬爺爺、奶奶的。

            所以‘親所好,力為具’,這個“好”就是喜好,他們的嗜好?!傲Α本褪且M心盡力,“具”就是要為他準備。所以母親或者父親或者長輩,他們有任何的需求,為人子女的應該要盡心盡力為他去準備。如果你現(xiàn)在還是一個很小的小學生,父母最喜歡的無非是你的功課要很好,自己的作業(yè)要自己努力去做;應該學的,也應該努力去學習。我想父母在你幼小的時候,一定最希望你能在功課上好好的努力,這個時候你也應該要盡心盡力在你的課業(yè)上努力,讓父母得到歡喜。

            ‘親所惡,謹為去’。這個“惡”就是不喜歡、討厭的、厭棄的?!爸敗币彩且霉Ь粗模苤斏鞯臑楦改溉ヅ徘?,或者排除,為他去除掉。譬如說父母他不喜歡的東西,我們應該盡量把它去除。父母見到我們有不良的嗜好,不良的習慣,為人子女也應該趕快把它改正過來,自己應該要趕快改正過來,讓父母能得到歡心。

            這個“惡”,它還有其他的解釋,譬如說父母不想見到的人,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要幫他支開。所以這個好跟惡,完完全全要看子女平常與父母相處的時候,我們要仔細的去觀察父母心里所想要的。如果你能體貼父母,他一定能得到寬心。我們再看下一句:

            【身有傷。貽親憂?!?/span>

            ‘傷’就是身體有受傷,或者有病痛,我們都可以稱為“傷”?!O親憂’,“貽”就是遺留,會讓父母留著牽腸掛肚,“憂”就是掛心。我們想一想,從小到大,當我們身體受到傷害,或者病痛的時候,最擔心的莫過于父母。他們會憂心,憂心我們的身體是不是沒有辦法好轉。我們能有這樣體會父母關心我們、照顧我們的那一份心情,我們就懂得知道要愛護、照顧自己的身體,免得讓父母為我們操心。

            子女長大之后,我們在外面結交朋友,更要特別的小心。結交不好的朋友,如果有不好的習慣,也會讓父母傷心。為什么?如果年長之后,你在外面,這個傷,如果你不懂得處理你的感情,你因為心情不好,你受到創(chuàng)傷,父母也會為我們擔憂。所以一個人從小到大,可以說父母無時無刻不在關心我們,所以我們也要懂得如何來照顧自己,這樣才是孝順的表現(xiàn)。如果不懂得照顧自己,長大之后還讓父母操心,那也是不應該。

            如果我們現(xiàn)在年紀很小,我們也要注意自己的衣食,自己的穿著。冬天、夏天添加衣服,減少衣服,我們都要特別的注意。還有我們的飲食習慣也要特別注意,所謂“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在日常生活當中,為人子女都要特別的注意,千萬不要讓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讓父母為我們擔心。

            【德有傷。貽親羞?!?/span>

            這一句是父母他們最大的期望,無非將來小孩在社會上能有成就。不但有成就,也希望所有的子弟都能成圣成賢,那是父母最期望不過了。假使我們不能做到如此,反而還有品德上面的瑕疵,一定會讓父母非常的傷心,非常的難過。為什么?從小我們在父母這么辛苦養(yǎng)育之下,才能養(yǎng)育長大。我們如果不懂得珍愛自己,沒有報恩的心不打緊,還讓我們的品德有瑕疵。這個品德有瑕疵,就是什么?譬如說在外面跟同學打架,就是你品德有瑕疵;在外面逗留,晚上不回家,也是你品德有瑕疵。為什么?那么晚了還在外面游蕩,肯定沒有好事;年紀輕輕就跟人喝酒,這也不是好事,這些都是品德有瑕疵?;蛘哔€博、打電動,輸了很多錢,這些都是品德上有很嚴重的瑕疵。所徒留的只有讓父母感到傷心難過而已。

            《詩經(jīng)?蓼莪篇》里頭提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勞”,這里就在贊嘆父母生我們,養(yǎng)育我們,的確是非常的辛苦。我們有今天健全的身體,我們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種種我們想一想,哪一樣不是父母恩賜給我們的?所以我們想到這里,我們就應該要想到飲水思源,我們從哪里來的。我們一定要想到父母,看他們年紀大了,我們有能力應該要盡到子女的孝道,在品德上面更不應該有瑕疵讓父母蒙羞。古人講到孝順這個最高的境界,他能光耀門楣。如果今天我們不能光耀門楣,起碼我們都應該要做一個好人,千萬不能讓我們的品德有缺陷,徒讓父母傷心,這是很不應該的。我們再看底下: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span>

            這里也提到了,雙親從小就這么愛護我,我孝順理所當然,是天經(jīng)地義之事,怎么可以不孝!如果我今天不孝我的父母,將來我的后代,同理也是不會孝敬我,想想人可不能像人家所說的“衣冠禽獸”。人為什么稱為萬物之靈?就是因為我們有仁慈之心。有仁慈之心的人,肯定他一定會孝養(yǎng)他的父母。

            ‘親憎我,孝方賢’?!霸鳌本褪怯憛?。即使雙親不喜歡我,討厭我,我還能克盡子女的孝道,這個“孝”才稱為賢。“賢”叫圓滿的意思。歷史上有很有名的孝順的這些故事,我們都聽過虞舜,他的父母對他不好,可是他還能順親意,順母意。即使后母對他相當?shù)牟缓?,甚至都要害他,但是舜他都能順從,逆來順受,最后感化他的父母。這一則故事也告訴我們,即使我們跟父母親的因緣,這個緣分沒有那么好,但是我們也要想辦法讓父母能改變。為人子女,雖然辛苦一點,但是至誠可以感通。一個人如果發(fā)自內心真誠的孝心,肯定可以感動父母的。所以,最后這里也提到了,父母親這么愛我,我們同樣用父母親愛我們的心,我們也能來愛我們的父母。這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這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不分年齡老少,不分大小,我們都可以做到的。

            在歷史上,有一個叫陸績的小朋友,他有一次跟他的父親去作客,小小的年紀才六歲,主人招待他吃了橘子。他看到主人還有剩余,所以就把這個橘子藏了兩個,放在他的口袋里頭,放在這個袖子里頭?;丶业臅r候,拜別了主人,跪拜禮謝主人,這個橘子就掉下來。主人就問他說,笑他說:你這么貪吃!可是這個小朋友就跟主人講:因為我母親她很喜歡吃這樣的橘子。所以趁主人不在的時候,他就拿了兩個,想要帶回去給母親吃。雖然這是不好的行為,但是他的出發(fā)點,他就想到母親。因為他想到媽媽平常對他的愛護,現(xiàn)在看到媽媽喜歡吃的東西,他沒有忘記母親,所以他就順手多帶了兩個,放在這個袖子里頭。由此可知,孝順不分貧賤,不分年齡,只要你懂得讓父母高興,你能體貼父母。你平常對父母,能讓父母得到歡喜,你就是孝順。

            “親憎我,孝方賢”,雖然有一點困難,但是在歷史上我們看到這么動人的故事,他也一再的來說明,人本性還都是善良的。即使父母對我有不善之處,只要我們肯用心,肯定可以感化父母對我們這個態(tài)度的轉變。所以孝順不是困難,孝順也不是掛在嘴里,一定要落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接下來我們再看下一則,請看第六條: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span>

            這里就講到在家里,假使父母親有過失、有不對,為人子女基于盡孝,我們也要勸父母不可以這樣做。但是在勸勉父母的時候,這個“諫”就是勸諫。在勸諫父母的時候,我們要注意我們的神情,我們的表態(tài),是不是很尊重?是不是很客氣?是不是我們的臉色也和顏悅色這樣來勸勉?這個“過”,‘親有過’,這個過的意思就是有過失,或者有不當?shù)倪@種行為。諫就是勸勉的意思,勸解的意思。

            “使”就是使他能更正,或者能及時停止。我們曉得,這種事情相當難為??墒俏覀兛吹揭灿幸恍┎皇堑母改?,譬如說染上惡習,好飲酒,或者沉迷賭博,這些為人子女的要來勸解、勸諫,也要特別注意我們的態(tài)度,我們的舉止。古人說,如果勸勉三次之后,這里就有講: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span>

            這里就講到,如果我們和顏悅色的勸諫,勸諫父母讓他及時能更改,或者能停止。萬一父母不能接受,‘諫不入’,不入就是不能接受?!異倧椭G’,我們可以委婉的再勸諫。古人告訴我們,如果勸諫三次之后,我們這個時候可能會覺得很難過,很傷心。在這個時候,說不定我們第四次勸諫的時候,就會‘號泣隨’,就會覺得很傷心、很難過,為什么父母不能接受我這樣的建議?所以這個時候難免會傷心、會落淚,“號泣隨”,就會跟著下來,眼淚鼻涕,講到傷心之處,難免會掉下來。

            如果這樣父母還不能接納,‘撻無怨’,這個時候如果父母惱羞成怒,或者他不愿意聽到我們這樣勸他,即使被打了,也不應該有所怨恨。在此地,我們也要特別注意到,一個人如果發(fā)怒的時候,往往他手出的力量非常的大,所以沒有辦法節(jié)制。因此,假使有被打的時候,我們也要衡量當時的情景,應該要躲避的時候,我們也要趕快離開現(xiàn)場。

            像歷史上很有名的曾子,因為有一次他的父親覺得他有過失,于是當時就拿著手上的杖,就是一根木頭,就打他。結果一打,大概是打中要害,曾子就昏迷??桌戏蜃俞槍@一件事情,他就說是曾子的錯。為什么?你昏迷了,萬一你死了,你不是害了父親殺人的罪名嗎?所以我們在此地,我們要特別的注意到。

            歷史上還有一個有名的故事,那就是唐太宗,當他年紀很輕的時候,他隨著父親李淵到處平定,當時因為天下很亂,所以他就陪著父親一起打仗。在當時父親有一個決策,就是連夜拔營要攻打另外一個地方。他的兒子唐太宗,當時還沒有當皇帝,兒子李世民就跟父親說:這樣做的話,我們可能沒有辦法成功,因為可能后面有埋伏,前面不但不能得到勝利,可能后面又被圍剿,反而不利我軍。當時唐高祖(也就是他的父親),他不采納。三次之后,他不采納。

            眼見明天父親整個軍隊就要拔營了,這個時候,他的兒子唐太宗就在這個帳篷外面嚎啕大哭,哭得非常傷心。為什么很傷心?他知道父親這個舉動是錯誤的,從整個局勢來看,唐太宗已經(jīng)看出他相當?shù)奈kU。后來他的父親李淵,在這個帷幕里頭,在帳篷里頭,突然聽到外面有很大的哭聲,而且哭得非常的傷心,所以他就走出去看??戳酥?,他才曉得他的兒子在那里哭泣,于是他就問他是什么原因。唐太宗這個時候就做最后一次的,就跟父親勸解,說他為什么哭泣的原因。他希望能阻止父親的這一項軍事行動,但是父親不能采納,他非常的傷心,非常的難過,就在那里唉聲嘆氣。他的父親看到兒子這么傷心,他所分析的道理又這么的中肯,又這么有道理,所以父親就及時停止這項軍事行動。后來唐高祖跟他兒子太宗,就終于平定各地的這些賊寇,所以奠定了唐朝的基業(yè)。

            由此可知,當我們對父母有所勸解的時候,首先我們應該要注意我們的態(tài)度,我們不能用義正辭嚴,這種臉色很凝重,或者好像是很有正義,然后那種臉色好像是以大來說服小,這樣是完全不對的。所以晚輩如何用和顏悅色的聲音,還有委婉的神情來告訴長輩,來為他們建議、分析。千萬不可以以大人的這種角色,用訓勉的話這樣來對待父母,父母肯定不能接受。

            所以人與人之間的交談,或者朋友的規(guī)過,每一個人都希望對方能尊重我們。最先的接觸一定是看到你的臉色,如果你的臉色很難看,表情非常的嚴肅,而且是一派指責的言語,或者這種態(tài)度,肯定沒有辦法讓對方接受。更何況此地所講的是父母有過失的時候,當然我們如果碰到這種事情,為人子女的應該要三思,而且也要掌握時機。時機的掌握也是非常的重要,因為時機不對,我們所說的話不但別人不能接受,父母更不能接受我們的建議。

            所以在這一條里頭,我們應該要特別注意,為人父母,我們讀到這一條,也更應該警誡自己,經(jīng)常也要反省自己有無過失。有不良的習慣,我們也應該要及時趕快把它改正;不能一時戒掉,我們也應該要慢慢的來戒除,這樣才能做好榜樣讓子女效法。接下來我們再看第七條:

            【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span>

            第七條就是告訴我們當父母生病的時候,為人子女應該怎么樣來侍奉湯藥。我們曉得在過去,這個藥幾乎都是水藥,剛煮起來的湯藥一定非常的燙。我們要端給父母吃、端給長輩吃的話,我們要特別注意它的溫度是不是太高了,太高了唯恐燙到父母。所以在古者,他往往會倒一點點,然后喝喝看,這個一瓢,一小瓢試試看,它是不是溫度太高,或者太低。所以古人對父母的侍奉,可以說是無微不至。

            ‘晝夜侍,不離床’。晝就是白天,夜晚侍候在旁,不離開床邊。為什么要做到這樣?我們曉得父母養(yǎng)我們,這樣的恩德非常大。我們想想小時候,父母照顧我們,當我們會走路,他怕我們跌倒;當我們生病的時候,他半夜不曉得要看我們幾次,摸了我們的額頭,一摸再摸,怕我們發(fā)燒。隨時隨地都在關心我們,體貼我們。這個時候父母年紀已經(jīng)大了,他們生病了,身體不好了,正是我們回饋的時候,所以說‘藥先嘗’,應該的?!皶円故?,不離床”,也是應當?shù)摹?/span>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span>

            如果不幸父母走完了人生最終點站之后,這時候如果辦喪事,我們也要特別的一定要盡孝,盡到為人子女所應該盡的這些禮節(jié)。禮節(jié),不在于鋪張,不在于浪費。如果父母有信仰,我們應該要用他所信仰、他所期待的這個喪事來為他辦理。佛教徒有佛教徒的這種儀規(guī),基督教、天主教也有他們不同的彌撒禱告,我們在送走父母最后的這個喪事,我們也要讓父母感受到我們對他的尊敬與追思。

            所以,‘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尤其古人他們都有守喪三年的這種美德。為什么要守喪三年?因為在過去,父母養(yǎng)育子女,他們哺乳都有三年,為人子女在父母過世守喪三年,也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在以前,經(jīng)常孝子就會在墳墓的旁邊筑一個圍廬,就在那里居住。

            歷史上有很有名的王裒泣墓。在晉朝的時候,有一個叫王裒的人,他的母親生前很怕打雷。母親過世的時候,他就在廬墓旁邊筑一個小屋,就在那里居住。每一次碰到風雨交加又是打雷的時候,王裒他都會跑去墓前,跟母親呼叫著說:媽媽!你不要難過,你不要害怕,你的兒子就在這里。他經(jīng)常在碰到打雷的時候,下雨的時候,他就會在墓前安慰自己的母親。

            由此可知,每一個人他都有孝心,只是我們在現(xiàn)在這個時候,現(xiàn)在這樣的大時代環(huán)境潮流里頭,很少人提到孝道。但是當我們看到古人他們盡孝的表現(xiàn),我們也會深深的感受到,的確父母對我們的恩德非常大。我們看到聽到王裒這樣的故事,也可以給后人很大的啟發(fā),真的是值得我們效法,效法他的精神,對父母那樣的追思,那樣的仰慕,即使母親過世了,他還念念不忘母親最怕的是什么。

            所以盡孝,不在一時,也不止三年,有道是孝子終身仰慕父母。所以“喪三年,常悲咽”,它只是形容父母剛過世的時候,我們因為思念他,經(jīng)常不自禁的眼淚會涔涔下來,這也是為人子女所經(jīng)常有的。如果有的父母已經(jīng)過世,即使已經(jīng)多年,我們想到當年父母跟我們在一起的這種情形,也不免會傷心落淚。

            ‘居處變,酒肉絕’。這里就提到當我們生的人,面對家里有過世父母,在這個時候我們生活應該要簡樸,在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能茹素,那是最好不過的,為父母祈禱。在這個時候,我們想到平常父母跟我們一道吃飯,此刻一個位子空著,我們看到這種景象,往往是咽不下飯,吃不下食物。所以在這種情形之下,深信有很多人真的也無心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span>

            這里就提到辦喪事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盡到禮節(jié),不可以隨便。但是這個禮節(jié)并不是很鋪張,很浪費,應該要莊嚴肅穆。在莊嚴肅穆當中,我們也要樹立良好的典范。什么典范?我們也看到一般民間的這種喪禮很鋪張,完全是做給別人看的,這個不是真正的孝道,反而是一種浪費。所以,我們在辦喪事的時候,也應該以莊重肅穆為主。每一個人、每一個子女,或者晚輩,能在此刻,能有孝思追念之心,這樣才是盡到喪禮,而不是做給別人看的。形式的喪禮不是真正的盡到禮節(jié),應該是發(fā)自內心才是真正的禮節(jié)。

            ‘祭盡誠’,這里“祭”所指的是祭拜的時候要真誠。我們祭拜祖先,或者在祭拜剛過世的父母,要有怎樣的心?要有他仿佛就在我們旁邊這樣的心。所以,我們不可以好像我有拜一下,我有祭祀這樣就好。我們說“祭神如神在”,雖然他們已經(jīng)遠離了我們,但是我們在祭拜他,就好像我們呼請他回來一樣,這樣的親切,讓父母在天之靈也能得到寬慰。為人父母的,你能這樣做給你的子女看,讓他也能了解什么叫對父母的一種禮敬。

            古人講“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人能感恩祖先,能感恩過世的父母,這樣我們就不敢胡作非為,我們有父母在,我們有祖先在,我們不敢貽羞祖先,我們不敢丟自己祖先的臉。所以,如果我們祭拜的時候,能用這樣的心,很誠敬,就好像他們就在我們周遭,跟我們在一起,這樣的祭拜才有意義。

            ‘事死者,如事生’。這個也就是剛剛所講的,祭拜的時候要把過去的人,雖然他已經(jīng)遠離我們了,但是也應該就像他還在我們身旁一樣。過去舍姐曾經(jīng)住在末學家里有幾年,她過世的時候,我們在前幾年,我們吃飯的時候,喝茶的時候,我們不忘擺一付碗筷,擺一個茶杯在旁邊,也請她隨時隨地都回來與我們同聚。為什么要這樣?我們這個感覺,就是她永遠都在我們身旁。雖然她已經(jīng)不在,不跟我們生活在一起,但是我覺得她的精神就常在左右。

            所以追思父母,不一定是形式,經(jīng)常能想到父母他所教育我們,他所指導我們,所教誨的種種言行,或者其他這個很有道理的情形,我們都要牢記在心里。為什么我們要這樣?因為我們要稟承父母所教我們的,能一代傳一代,這樣才不辜負父母他們養(yǎng)育之恩,也才不辜負古人為什么要立教垂范于后世。

            為什么要教我們孝?為什么要教我們悌?因為沒有做這些,沒有這些基礎的話,我們又如何能做人?所以,最基礎的應該從“入則孝”,在家里這么幼小的時候,就應該好好學習如何孝養(yǎng)父母。做父母的也更應該好好把握時間,在他們三歲到七歲入學的年齡當中,不要任意放棄這一段寶貴的時光;這一段時光他們沒有好好建立這種家庭教育,實在是非常的可惜。今天時間已到,就為大家講到這里,再見

            日本高新在线亚洲视频观看,日韩午夜无码专区,国产av一二三四卡,亚洲国产噜噜视频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