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
中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
初中生是由兒童期向少年期過渡的時期,這一時期導致了他們在生理、心理上的變化,處于一個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復雜的時期。他們在小學的班集體中,基本上只是一個集體生活的參與者。如何做對初中班級進行行之有效的管理,關鍵在于要培養(yǎng)初中生的自主意識。
“自主意識,就是一個人追求獨立自主的思想,也就是分析管理和控制自身及外界事物的自我愿望和要求。”其核心就是獨立、自信、自主。自主意識是一種重要的品質,決定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有高水平自主意識的人,相信自身的潛力,對周圍世界的反應較為敏感,這種意識促使他不斷確立目標,尋找、把握機會,使自己獲得成功。自主意識的力量,諸如自知之明、勇氣、自信、自尊、責任感、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等在自我實現中有強大的動力功能,這些都是競爭中所必備的基本素質。
班級管理中學生的自主意識,即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對自身的主體地位、主體能力和主體價值產生一種自覺意識,是作為主體的學生自主性和能動性的觀念表現。當這種觀念支配他們的行動時,就使行為有了自覺性。因此教師要善于引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教給他們正確的思維方法,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促進學生的品德和心理素質的不斷完善,使他們不斷追求新的目標,對工作和學習保持向上的熱情。
在初中生班級管理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在實踐中我們做了一些探索:
1、共同確定奮斗目標,制定計劃,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
班集體具有促進學生個人社會化、促進學生個性全面而自由發(fā)展、組織管理和教育學生的功能。要充分發(fā)揮這些功能,必須依賴于創(chuàng)建班級的最佳狀態(tài),即創(chuàng)建優(yōu)秀班集體。制定目標是班級管理的前提條件,因此,要確認學生在班級中的主體地位、權利和義務,加強自主意識和民主意識的教育,從而引導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目標的制定。
在學期開始首先組織班委討論本學期學校的工作計劃,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具體、實際、有針對性地確定奮斗目標,學生作為班級管理的主體應在班主任指導下自主的依據目標制定班級工作計劃,然后在班會上組織全體同學討論修改。班規(guī)必須涵蓋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宜過多和太嚴,否則就不好操作,最終導致管理的不落實。在計劃實施過程中,學生一方面,要接受班主任及任課教師的督導,另一方面,還要接受全班學生的互相監(jiān)督。如此這樣長期堅持,學生就會形成自我意識,更自覺主動參與班級的管理,達到自己管理自己的效果。
2、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學生自主管理機制,培養(yǎng)自立能力
離開了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學生的自我管理更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意識發(fā)揮,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在班級的管理中讓學生自主管理,班主任要把握好自己參與的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包辦一切。在充分發(fā)揮班主任的主導作用時,要給學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使學生主動獨立地發(fā)展。在班級的自主管理過程中,必須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管理機制,而完善自主管理機制,首先必須健全班級各項規(guī)章制度,使學生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自主管理不是主動生成的,從以教師為中心的管理到自我管理模式的形成是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需要精心策劃培養(yǎng):
(1)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工作熱情,采取有效手段激發(fā)學生潛力,謀求班級發(fā)展。
(2)、提供機會,讓每個人都有能為班級做一點貢獻,人人參加班級管理工作。
(3)、實行值日生、值周生、班干部輪換制度。
(4)、利用非正式群體的力量。
(5)、發(fā)揮班干部“火車頭”作用。
3、激發(fā)自我教育欲望,促進學習能力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少年的教育與自我教育》一書中說 “ 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能激發(fā)和發(fā)展人的自主性,使人能主動地去追求自我完善,所以在班級管理活動中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產生自我教育的需要,主動在班級管理中鍛煉、提高和完善自我并由此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正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識是學生能夠在班級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前提條件。而正確的主體意識是不會自發(fā)形成的,所以在班級的管理中學生的自我教育班主任不能當旁觀者,應該做具體細致的工作。
教師應當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在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同時,要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知識網絡的構建、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能力的提高,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落實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教師還要積極實踐新課程改革,認真實施教育部頒布的新課程計劃,靈活多樣地開展活動課,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能力。此外還要建立相應的考核制度和激勵機制,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教師要當好參謀,當好助手,協助學生提高自學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自我發(fā)展能力。
4、開展班級活動、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班級活動是班集體形成、鞏固和發(fā)展的基礎。活動是集體的生命。活動本身有著極強的目的性,它是實現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是發(fā)揮學生才智、特長的舞臺。在活動中全班學生充分交往、互相了解、建立友誼,為形成集體奠定感情基礎,才能健全班級組織機構及其功能,激發(fā)學生的責任感與集體精神,增強學生自己與他人、集體、學校之間的聯系,從而促進自主意識的發(fā)展。
(1)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要體現在獨立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3 個方面。因此,班主任在活動性教育過程中,要培養(yǎng)、調動和發(fā)揮學生參與活動的獨立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每一個學生自始至終都成為活動的積極參與者,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活動性教育應有的作用。行為科學的激勵理論認為,人在從事某項工作或進行某一活動時,都有一種參與意識,都希望自己擁有一定的發(fā)言權和自主權,而不是一臺供人操縱的機器。因此班主任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參與機會,盡可能多地增設崗位,讓每一名學生各盡所長,盡可能多地參與班級管理,在實際組織管理中得到鍛煉,提供參與機會,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參與習慣, 幫助學生挖掘自身的潛在能力,結合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實際,提高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既要確定學生在活動中的主人地位,但也不能忽視班主任的主導作用。學生還缺乏足夠的知識經驗和辨別、控制能力,缺乏教師的實際指導,他們就有可能會使活動無法進行下去,或導至活動偏離預定的方向。
(2)充分讓每個學生充當適合的活動角色
教育心理學認為,當個人在集體中恰如其分地成功扮演某種角色時,可以同時產生兩方面的良好心理功能:一個是社會功能,一個是個體功能。因此,班主任要在最大限度地調動并發(fā)揮全體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讓他們從各自不同的角度為實現集體總目標作出貢獻。這里關鍵在于引導并幫助每一個學生在集體中找到一個既符合期望又讓他們自己感到滿意的位置,當好滿意的角色。要能做到這一點,班主任應注重讓學生在班集體中,獨立自主地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性教育。實踐表明,只有當學生在活動性教育中充當了適合的角色,并親自體驗、識別、評價,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實踐的方法,才能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5、人文氛圍的建設,促進自主意識發(fā)展
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或氛圍之中,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班級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在班級管理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就創(chuàng)建以全班學生為主體,,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身體心理素質為目標,而共同創(chuàng)造的,以班級物質環(huán)境、規(guī)章制度以及道德理念、班級精神為主要特征的班級人文化氛圍。
(1)、培養(yǎng)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集體輿論是集體生活和集體成員意愿的反應,以議論、褒貶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體的動向和集體成員的言行。有無正確的輿論,是衡量班集體是否形成的重要標志之一。正確的集體輿論是學生自我教育的手段,是形成和發(fā)展班集體的巨大力量。一個班集體輿論持久地發(fā)生作用就形成一種風氣,就是班風。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的形成需要班主任以身作則,提供示范。班主任的榜樣作用是形成正確輿論和良好班風的關鍵因素。
(2)、教室環(huán)境的布置要實現美化.
一個班集體必須形成獨有的、可繼承性發(fā)展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則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氛圍來體現、物化。因此我們要重視班級布置,做到設計新穎,布局精巧,求氣氛,講韻味就可以為班級管理創(chuàng)設良好的氛圍。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發(fā)動學生自己動手用小制作、讀書小報等來點綴自己的教室。請美術、勞技教師作技術指導,定期進行美術、勞技作品的展覽。認真編輯黑板報,做到主題鮮明,圖文并茂,異彩紛呈。張貼標語激勵學生讀書成才、強身健體的內容等。
(3)、人際關系的協調實現優(yōu)化
人際關系是人與人之間通過交往與相互作用形成的直接的心理關系。班級中的人際關系從內在本質來分,主要有責任依從關系(即公務性關系)和情誼性關系(即選擇性關系)兩大類。理想的人際關系應是責任依從關系和情誼關系高度的和諧統一。使兩者協調統一,建立平等、友愛、團結、互助、相互責任的新型人際關系,即使班級管理的重要目標,又是形成堅強集體的重要手段。
班級人際環(huán)境是班主任、任課教師、學生之間的相互關系構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際環(huán)境是一種高級形式的班級文化,和諧的人際環(huán)境能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以班主任為核心的教師群體不僅需要用自己的知識來影響學生,還需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做學生的楷模。學生從教師那里學到的不僅是知識與技能,更接受了理想、信念和價值觀的熏陶。
(4)、學習風氣的營造要實現強化
一般說來,學習風氣與德育是緊密相關的。良好的學風會促進班級的德育工作,它不僅制約著學生個體行為的方式和習慣,而且左右著學生品德的發(fā)展方向,對學生的言行舉止和品德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總之,班級管理活動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是在“人—人”系統中通過班主任和學生的相互作用而進行的,是通過班主任和學生的相互作用而進行的,“起點是人,歸宿也就是人”。通過實踐研究表明,未來的班級管理策略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班級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意識,才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智慧和才能,才能啟動其他管理要素的運作,班級管理才行之有效,達到培養(yǎng)適應社會的人才的教育目標。
七年級教師:褚亞楠
[上一篇]: 初中部2014年英語單詞默寫比賽活動方案
[下一篇]: 小學教育:抓住成長關鍵期,整個初中都受益!